▼
这个故事很典型,有些女孩子会想通过男生追求自己的时间长短,来确定对方付出的是不是真心。我甚至从一个女生口中听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觉得被追求起码半年时间,才可以答应他吧。”
抱有这种想法的,很可能会失望。
男生很容易为爱上头,可时间一长,没有得到确定的回复,在对方模棱两可的态度面前,他冷静下来之后也难免会琢磨:她是不是真的不喜欢我呢?她是不是就只是把我当成备胎了?
那些试探和等待在女生眼里可能是了解和考验的过程,但在很多男生看来就是“完全不知道进度条读到哪儿了”,下头之后一看状况这么不确定,那自己不如早走早止损。
不知道别人,我毕业之后,就很少听到“追”这个字眼了,听到更多的是“暧昧”和“快在一起了”,我见过的大多数的追求也都是点到为止,表达好感之后,如果迟迟没有得到回应便会掉头走掉,寻找下一个有可能的心仪目标。
对于现在的成年人来说,认真追求一个人是一件极小概率的事件。
这个没有对错可言,人性如此。哪有人愿意一直处在“不确定”的状态里呢?
▼
我之前认识了一个男生,是闺蜜的大学同学,他看到闺蜜微博里po出的我的照片,就加了我的联系方式。我们出去dating那天聊得很开心,在送我回家的路上他对我说:“我喜欢你,我们可以在一起吗?”
我点点头,当场答应。
有朋友说,你这也太草率了吧,不再多考验一阵子吗。
我心想,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在一起”这件事居然变得这么形式主义。
爱这种感情,或许可以被量化,但是怎么能幼稚地通过一些表象,比如说“他有没有为我付出了很多成本”、“他追我至少三个月我才可以答应”等等这些,来衡量呢。
我见过很多,在成年人匆忙又斤斤计较的爱情世界里,那些没有必要的试探,沉迷于被追求的舒适区,随意听信“追你多久才算喜欢”的洗脑,先不说恋爱这事儿能不能成,就算是作为两人相处的初始体验,都乏善可陈。
爱没有必不必须,只有愿不愿意,大力总说,不要在自己心里给恋爱加上很多条条框框,我觉得太对了,恋爱不是一场塔防游戏,要考验装备等待时机,也不是一次减脂计划,要忍饥挨饿锻炼耐力。
爱就是,感觉到了,那就可以同意,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继续我们的故事,点头跟牵手,其实都是随心而行,不需要谋划什么事件来刻意分界的。
也不是论文答辩啊,怎么都这么紧张。
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是用许多形式来把界限划分得异常严格,是自然而然的依赖,是两颗心都觉得,感应到了对方的决定。能维持长久的感情是有秘诀的,但绝对不是那么简单,首先就不是「被追时间更长才更会被珍惜」,去掉没必要的绩效考核很重要。
把心思多放在爱这件事本身上吧,那些所谓的时间标准,空泛无意义,都是在耗费对方的真心余量。
END
今日插图 |《艾米丽在巴黎》
部分插图来源:@RYANLAUN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